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强调“激发干部队伍内生动力和整体活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四中全会后首次地方考察,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指出必须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特别强调“要抓住干部这个决定性因素”。
回顾过往,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
干部的作用何以关键?
“尚贤者,政之本也”“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援引这些箴言警句,说明选人用人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事业,关键在干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我们到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击鼓催征,时不我待,关键时期需要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带头担当、接续奋斗,才能让宏图成胜景,把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那么,如何抓住干部这个决定性因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鲜明提出“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反复强调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未来五年,我们要锚定目标、乘势而上,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挑战更加艰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要求,“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提高干部队伍现代化建设本领”。
此次在广东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打造党性过硬、视野开阔、善于创新、真抓实干的干部队伍”,对广大党员干部全面提升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能力提出进一步要求。
党性过硬,就要坚定信念、树牢宗旨意识,对党忠诚、为民服务。1990年,习近平同志在一篇题为《从政杂谈》的文章中,论及领导者的修养时就说:“第一条就是要增强为人民服务的党性观念。这个观念没有树立起来,其他都无从谈起。”
视野开阔,就要有战略思维、大局眼光。习近平总书记曾告诫中青年干部:“我们处在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干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如果知识不够、眼界不宽、能力不强,就会耽误事。”须以高站位大格局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才能赢得发展的战略主动。
善于创新,就要破除桎梏、大胆探索。“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因循守旧、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坐享其成”不可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近期考察中,总书记要求海南“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要引导各级干部在遵规守纪前提下敢于担当、善于作为”,勉励广东“必须大力弘扬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真抓实干,就要求真务实、担当作为。回顾今年总书记地方考察行程,从在辽宁要求“推动各级干部真正求真务实、廉洁自律”,在云贵考察强调“坚定信心、苦干实干”“奋发进取、真抓实干”,到在河南明确“支持基层干部大胆干事、树立威信”,导向一贯鲜明。正如总书记所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干出来的,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干部干部,要干字当头”。
波澜壮阔的时代征程、薪火相传的伟大事业,呼唤高素质干部队伍,担当实干、勇做先锋。
策划:张晓松
主编:朱基钗
主笔:胡梦雪
视觉:郝晓静、贾伊宁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