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用”协同联动 护航孕期女性营养健康-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11/28 19:59:51
来源:新华网

 “产学研用”协同联动 护航孕期女性营养健康

字体:

孕期及生命早期1000天是决定母婴健康的“关键窗口期”。这一阶段不仅关乎孕妇当下的生理健康,更直接影响胎儿及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甚至与成年后的慢性病风险紧密相关。营养作为健康素养的核心组成,既是保障孕妇平稳度过孕期的基础,更是守护宝宝生命早期健康的关键。在这一“关键窗口期”,找准破解营养问题的痛点,寻求更接地气的营养方案,成为护航母婴健康的重中之重。11月24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食品营养与健康分会举办的孕妇营养健康与乳品科学研讨会在北京举办。此次研讨会邀请了公共卫生、临床、食品等多个领域的权威专家,整合各方资源形成更全面、更系统的孕期营养指导方案,实现了“产学研用”的协同联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食品营养与健康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学首席专家丁钢强主持会议。会上,来自食品科技界和产业界的代表共同发起“孕妈营养健康关爱行动”倡议。

做好孕期营养,要从一顿顿饭里“管出来”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杨振宇对我国孕妈在孕期的营养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杨振宇认为,孕期营养会影响到子代发育和母亲健康。孕期营养不良,可能增加贫血、妊娠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甚至死亡风险。孕期营养会出现代际传递。“我国孕前体重和孕期增重需高度关注。”他介绍,近30年来,我国人群肥胖和超重率迅速增长。比较2012年、2018年我国育龄妇女超重肥胖率可以发现,农村妇女超重肥胖率增长快于城市。有研究表明,从我国妇女孕前超重肥胖和孕期增重地区分布来看,均为北方多于南方,农村多于城市。此外,孕妇膳食多样性状况调查发现,乳类摄入有所改善。但在整体食物改善的前提下,如何增加孕妇对微量营养素的摄入是需要考虑的。

为什么要把生命早期营养做在前面,怎样才能精准做好生命早期营养?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许雅君围绕生命早期营养与健康这一主题展开介绍。许雅君指出,生命早期1000天,是个体生长发育的关键窗口期,也是肠道菌群定植、进化和成熟的关键时期。生命早期合理营养为快速生长发育的婴幼儿提供了物质基础。母亲膳食以及营养素补充通过影响母乳质量,间接影响婴幼儿生长发育。许雅君特别提出,生命早期生长发育遵循一定的时空规律,在特定时间、特定空间呈现出各自相应的发育特点,因此在做生命早期的营养干预时,需要关注“TDD”概念,即在适宜的时间(Timing),以适宜的剂量(Dose),干预适宜的时长(Duration),从而实现最优生命早期发育模式和发育轨迹,这为产品转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不同于传统医学以疾病为中心,生活方式医学以人的生活方式和致病原因为中心。生活方式医学是通过干预生活方式来治疗和管理疾病的新兴医学模式,通过饮食、运动、压力管理、戒烟以及其他各种非药物治疗方式控制疾病。如何将生活方式医学真正融入日常生活?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马良坤认为,做好产科管理最重要的是要具备全科思维,就要与公共卫生、中医、口腔等多学科融合。在她看来,做孕产妇管理要主动管理,真正做到“四轮驱动”。

“做好围产营养,需要从一顿顿饭里‘管出来’。”在马良坤展示的随身携带的工作笔记本上,记录着多位孕妇的一日三餐。她表示,通过这些食谱,找到问题,才能真正解决孕妇的营养问题。她坦言,体重管理面临的挑战在于——管人吃饭太难了、营养基础太差了、传统观念太多了。为直面这些挑战,她的团队在产科管理中,创新探索多学科联合的院内院外一体化孕期健康管理,同时还创新运用了智能体来辅助给出全面的营养解决方案。

多方着手,破解我国孕期女性双重营养不良问题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约2333万孕产妇在妊娠期间有某种形式的高血糖。我国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患病率达到15.7%。如何科学防控GDM成为业界关注重点。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蔡莉围绕孕期营养膳食模式与糖代谢展开介绍。她指出,孕期高血糖可增加母儿近远期疾病风险。妊娠早期和中期是胎儿关键器官形成和分化的时期,处于这一时期的胎儿对母亲的高血糖环境非常敏感。GDM受多种因素影响,那么膳食营养模式又是如何影响孕期糖代谢的?蔡莉介绍了研究团队所展开的项目研究。对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1000多名孕期妇女进行基线调查发现,过量的食物摄入与孕妇餐后血糖升高及GDM风险增加相关。建议根据自身孕前体重和活动水平,合理控制每日摄入的总能量,尤其避免过量摄入动物性食物。她建议,要构建适用于临床与公共卫生场景的孕妇膳食模式快速筛查工具,并以此为基础形成“筛查—评估—干预”的临床路径。

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副教授赵艾围绕乳品与母婴营养健康展开报告。赵艾指出,妊娠期是女性一生最为特殊的时期,这一时期女性的营养十分重要。孕期营养不良,如营养不足、营养过剩、微量营养素缺乏等情况带来的影响会持续终身,并可产生代际影响。从目前来看,我国孕期女性双重营养不良问题突出——营养过剩造成的妊娠期增重过多及微量营养素缺乏。她指出,乳制品营养丰富,尤其富含孕期易缺乏的营养,且营养易吸收,并可以作为优良的基质进行强化以解决营养失衡问题。

破解痛点,加快科研成果转化落地

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黄建主持的交流与讨论环节,与会专家与企业代表围绕当前我国孕期女性面临的主要营养挑战,以及如何破解展开深入交流与讨论。与会专家指出,当前我国孕妈群体中存在“两个极端”的营养问题。一方面,部分女性在孕前就存在超重或肥胖问题,这直接增加了孕期并发症和子代远期健康风险。另一方面,部分孕妈虽孕前体重正常,但在孕期陷入“一人吃两人补”的误区,导致体重增长过快、过多。这两大营养问题与分娩“大于胎龄儿”和“巨大儿”直接相关,不仅会增加分娩风险,还会显著提高孩子童年期乃至成年后出现超重、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的风险,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分析来看,问题在于孕期女性知识不均衡与生活方式变化。许多孕妈及其家庭对孕期营养的科学需求了解不全面,要么过度进补,要么害怕长胖而盲目节食,导致营养摄入不均衡。对此需要进行科学教育与精准营养干预。要通过多渠道的教育,帮助孕期女性及其家庭更好地了解营养需求,合理选择食物,确保营养均衡。还可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膳食计划。丁钢强表示,如何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社会提供更多优质产品,还需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全面提升母婴营养健康水平。

在支持孕妇关爱行动方面,食品生产企业也不遗余力。企业代表荷兰皇家菲仕兰中国高级副总裁杨国超表示,始终以“自然滋养”为使命,支持孕妇关爱行动。我们积极开展营养健康及科学喂养等主题的公益科普活动,全方位助力提升母婴免疫力与健康素养。同时,我们持续提升科研能力,致力于为中国妇婴人群等全生命周期消费者提供高品质产品和服务。期待后续与行业各方携手,共同推动孕期营养科学的普及与落地,让更多孕妇能享受到科学、优质的营养支持,帮助她们平稳度过孕期,守护母婴健康。

【纠错】 【责任编辑:沈美】